WWWXJRMYYCOM

喜报!2020年自治区人民医院荣获6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来源: 新疆人民医院网时间: 2020/3/23 2:22:18浏览: 0


一个国家的奋进征程,镌刻着科技的印记;

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寄望于创新的动力;

一所医院的发展脉络,离不开学术的足迹。


2020年初,经自治区科技厅公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成果“喜获丰收”,在获奖类别上呈现“多点开花”之势。在公示的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中,自治区人民医院所申报的6项科研成果全部中奖,创造了医院历史上首次百分之百中奖的纪录,这是一份令人赞叹的成绩单。


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血管外科主任戈小虎(右一)带领团队在查房

数十年如一日攻坚克难,终迎来高光时刻——站在了代表着自治区科学技术最高水平的领奖台上,荣誉实至名归。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戈小虎牵头的血管外科团队更是斩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自1985年自治区设立科技进步奖以来,自治区人民医院斩获的第9个一等奖,也是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科研成果必将在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基础医学研究到临床应用推广,从分子生物学研究到诊疗技术创新研究,自治区人民医院今年收获的6个奖项,标志着医院科研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不仅证明了医院的诊疗实力和科研能力,以及科研成果对临床实用技术的促进,树立了“学科兴院、科教强院”的自信,更为转化科技创新成果,最终服务于临床患者提供更多元的诊疗方式和方法。

医院临床科研团队今后将遵循自由探索和健康需求导向的“双力驱动”原则,以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为导向,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科研基础平台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朝着“立足新疆,辐射中亚、争创一流”的愿景稳步迈进,为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助力。


一 等 奖

项目名称

新疆地区下肢静脉疾病临床基础研究和应用推广


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血管外科主任戈小虎

完成人员:戈小虎、管圣、慈红波、朱兵、王梅、赛力木·艾拜都拉、方青波、阿力木江·沙吾提、朱锋、宋巍、唐加热克、杨建平

下肢静脉疾病主要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下肢静脉曲张,是新疆常见病、多发病。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5%的患者可因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这一高死亡率的疾病,也是全球性医疗问题。

若未能及时诊治,多数患者会出现慢性血栓后遗症,造成患肢长期疼痛,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严重者可致残。在新疆该病的易感因素尚不明确,诊治及预防没有相关资料,诊断成功率低,治疗手段单一,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发病率高。下肢静脉曲张既往采取外科手术操作繁琐,创伤大,术后易留瘢痕且恢复时间长。

针对上述问题,血管外科历时十余年,率先引进国际领先的下肢静脉疾病规范化诊疗和微创技术,结合新疆下肢静脉疾病特点,开展大量基础性研究和临床工作,解决了全疆下肢静脉疾病诊治率低、技术复杂难以推广和医疗成本高等难题。


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医护团队

最终通过规范化的早期防治,提高了诊治成功率,减少发病人数,节省大量医疗资源,获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全疆各族人民带来福音。血管外科还通过适宜技术推广、学习班、短期培训班、来院进修、赴基层医院指导等多种形式,推广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治,全面提升了新疆下肢静脉疾病的诊疗水平,成为推动全疆血管外科发展的领头羊。


二 等 奖

项目名称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的个体化治疗与应用推广


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国庆

完成人员:李国庆、穆叶赛·尼加提、沈鑫、郭自同、余小林、王钊、雷建新、程慧、谢芳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该病的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由于各地医疗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救治能力差异较大,极大地影响了救治率。由于新疆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弱,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多数基层医院又不具备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力,再加上转运及转诊机制不完善,从而延迟患者的救治时间。

上述原因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血时间延长,使得大多数患者预后不良,并发症明显增高,如室间隔穿孔等,很多未进行早期有效再灌注的患者,往往就诊时病情较重,尤其是一些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肾衰等合并症的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救治难度较大,若再合并心源性休克及心梗并发症,患者的死亡率会达到80%-90%,因此这类患者对于医疗机构的急危重症综合诊治能力要求较高,更需要个体化治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


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国庆在教学查房

该科研项目积极整合多学科合作,开展新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4大显著效果,使得患者病情恢复快,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轻了患者负担。

近5年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由4.13%下降到1.82%,切实提高了全疆急性心肌梗死的综合诊治能力,增强了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供给,提升了自治区人民医院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并能向地州进行应用技术推广,提高了全疆心血管危重症救治水平。

该技术还推广应用至16家疆内医疗机构,甚至哈萨克斯坦,为“一带一路”医疗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


项目名称

基于围手术期器官保护相关麻醉策略优化的创新发现及临床应用


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徐桂萍

完成人员:徐桂萍、瞿莉、马雪萍、熊宇翔、石文剑、吴新华、赵晓亮、徐斌彬、苏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疾病谱的变化,一个重要问题逐渐凸显:中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患病率的增加及其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使得外科手术数量显著增加。在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当中,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及相关合并症的比例增加,是术中、术后重大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因素,如何做好围术期器官保护,成为国内外麻醉学界的研究热点。

历时8年的实验室数据及临床研究,该科研项目对麻醉策略进行优化,包括:麻醉药物的选择策略、麻醉辅助用药的应用策略、麻醉方法优化策略、精准化麻醉管理策略、术后镇痛策略等,使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能切实感受到,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改善。


麻醉科手术团队

2012年,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室内年手术量13396例,其中ASAⅢ-Ⅳ级的危重症患者2628例,占同期择期手术19.6%,经过优化麻醉策略后,2018年,医院年手术量25654例,其中ASAⅢ-Ⅳ级的危重症患者10108例,占同期择期手术39.40%,而术后ICU转入率从2012年的25.75%降至2018年的7.68%,术后早期拔管率提高了65%,术后肺部感染率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住院天数缩短、费用减少,节约了医疗资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使原本因合并症多、基础病情差、没有手术机会的危重症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极大地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降低了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与转归。


项目名称

新疆地区恶性黑素瘤早期诊断、发生发展关键调控因子筛选、功能验证及靶向治疗的研究和推广


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康晓静

完成人员:康晓静、梁俊琴、李婷婷、赵娟、刘建勇、张德志、于世荣、罗东、何玉红

恶性黑素瘤(MM)早期诊断困难,易发生转移,治疗棘手,预后极差。因发病存在不同国家、地区肿瘤异质性和遗传背景的差异,目前大规模研究多局限在欧美国家,国内尚缺乏精确诊疗的分子分型体系、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等研究数据。新疆有着国内其他地域所不具备的遗传背景及环境因素。

本研究筛选并发现新疆MM诊断及发生发展中关键调控因子,构建全疆的MM差异甲基化谱,获得差异甲基化基因。首次阐明调控hTERT基因相关miRNAs负向调控hTERT基因,抑制MM增长及发生发展,同时hTERT基因沉默模型的成功建立,为MM靶向治疗提供依据及实验基础。


皮肤性病科主任康晓静(前排)在病例讨论

并通过多次培训提高全疆基层医生对早期MM的鉴别与诊断水平,降低误诊及漏诊率。与核医学科、放疗科、肿瘤内科等8个科室共建成皮肤恶性肿瘤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团队,通过多学科优势资源强强联合,提高肿瘤生存期及预后。牵头成立覆盖全疆的62家专科联盟。本项目地域跨度大、涉及合作科室多、工作量大,在适合当地地域及生活特点的基础上建立早期诊断模式,提高了新疆皮肤科诊疗水平及学科建设能力。


三 等 奖

项目名称

新疆地区银屑病遗传学分子机制研究


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教育中心副主任吴卫东(左二)在做检验

负责人:吴卫东、王慧琴、丁媛、补娟、屈园园、翁振群、刘新梅

银屑病俗名“牛皮癣”,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属高发病种,发病率呈持续升高的趋势。银屑病病程较长,易复发,难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但目前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深入研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团队以此为导向,积极探索银屑病的致病机理,为银屑病诊疗提供科学依据。团队以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作为支撑,从银屑病表皮角质过度增生病理表现展开研究;通过大量的医学基础实验手段得出了具有创新性的结论。

从表观遗传学和遗传易感性角度开展一系列研究,发现银屑病发病过程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改变导致下游p16蛋白表达量变化,从而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生过程;以PSORS1为候选基因,通过扩增测序分析对银屑病相关的HCR、HLAC易感基因位点与维吾尔族银屑病的发病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维吾尔族银屑病患者与HLACw0602等位基因高度关联,且携带该等位基因的银屑病患者易发生早发型银屑病;异常表达的miR-21调控其下游靶蛋白RASA1、hMSH2、STAT3在银屑病患者皮肤组织中表达均异常,这些过程参与了角质形成细胞的增值过程促进银屑病的发展;miR-34a靶向Notch1、Foxp1调控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


吴卫东与科室团队在研究病例

同时寻找并验证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筛选出维吾尔族银屑病患者与维吾尔族正常人群通路中多个基因的表达差异;初步阐述JAK/STAT信号通路多基因表达差异介导维吾尔族银屑病患者免疫异常,其通路基因的缺陷或异常活化与维吾尔族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上述研究结果经查新显示,国内未见相关报道,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本项目科研产出已相继开始转化使用,使用效果良好,专利技术方便操作,可提升工作效率;经多地州推广,获得使用者的良好评价。目前相关技术有待进一步推广应用。项目组通过大量的核心期刊论文、国家专利等研究成果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及影响力。项目组以扎实的基础科学研究做奠基,经过长期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以点滴的积累为患者提供科学帮助,为自治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践行“大健康”理念贡献力量。


项目名称

介入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推广与应用


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吴红星在学术交流

负责人:吴红星、冯冠军、杨小朋、帕尔哈提、黄啸元、吴永刚、董军

本研究立足于新疆介入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基础,协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开展多次学术会议,使得介入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在疆内推广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10次派专家来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学术交流与手术指导,培训人次达2000人。自治区人民医院指导各地州市完成血管内介入栓塞颅内动脉瘤手术15例,教学讲座,学术交流12次,学术交流及手术15次,其中:伊犁友谊医院3次,奇台县人民医院6次,农九师额敏县医院2次,农十师北屯医院1次,乌苏市人民医院1次,阿克苏第二人民医院2次,与地州医院建立医联体,更好地进行学术交流及手术治疗,为各地州培养更多、可独立完成脑血管造影的医生,实现了介入栓塞技术在疆内的推广与应用。


吴红星在学术讲座

将神经介入治疗技术在新疆大力发展与推广,使治疗颅内动脉瘤治疗方式多元化,减少平均住院日,降低神经功能的缺失和术后并发症,真正造福全疆脑血管病患者。

自治区人民医院已与昌吉州中医院、乌苏市人民医院及兵团农九师额敏医院等进行了多次学术交流,多次指导医联体单位完成手术,提高了全疆神经介入栓塞综合治疗水平,为新疆大力发展神经介入栓塞储备人才。


添加时间:2020/3/23 2:22:18点击次数:0
0

本文二维码

热点科室
热点专家
  • 1康晓静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室:皮肤性病科专业:复杂、疑难性...
  • 2王鹏职称:主任医师科室:皮肤性病科专业:色素性疾病、...
  • 3普雄明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科室:皮肤性病科专业:复杂、疑难性...
  • 4李红燕浏览:20570科室:神经内科职称:主任医师
  • 5王新玲浏览:20295科室:内分泌科职称:主任医师
  • 6玛依努尔·尼亚孜浏览:19928科室:妇科职称:主任医师
  • 7王琳浏览:17723科室:妇科职称:主任医师
  • 8高峰浏览:17624科室:消化科职称:主任医师
  • 9罗新辉浏览:16624科室:儿科职称:主任医师
  • 10梁俊琴浏览:14968科室:皮肤性病科职称:主任医师

Copyright © 2007-2023 www.xjrm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预约挂号 就医指南 官方微信 腾讯微博 返回顶部

微信扫一扫

服务号

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