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生活方式的相应变化以及人群寿命的延长,代谢综合征发病率越来越高.据统计,中国城市人口中,每8个成年人至少就有1人患有代谢综合征,尤其是老年人发病率更高,病情越来越重,危害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必须对代谢综合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引起广大中老年人的注意,掌握正确的预防控制办法,以减少其危害,提高生活质量。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 也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代谢障碍综合征和多代谢综合征,是以腹型肥胖为主要发病基础,胰岛素抵抗为重要的致病环节,心血管损害为其严重后果的临床症候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老年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以中心性肥胖为诊断的必备条件,具备以下条件中的2项或者全部:(1)超重和(或)肥胖:BMI≥25。(2)高血糖:空腹血糖≥6.lmmol/L和(或)餐后2h血糖≥7.8mmol/L和(或)已确认为糖尿病治疗者。(3)高血压:血压≥140/90mmHg和(或)已确认为高血压病治疗者。(4)血脂紊乱:空腹血TG≥1.7mmol/L,和(或)空腹HDLC<0.9mmol/L(男性)或<1.0mmol/L(女性)。
老年代谢综合征特征:老年人有自身的特点,如各器官增龄老化、生活方式上静坐少动促发肥胖,并改变肌肉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老年人肌肉质量丧失、体内脂肪增加,尤其是脂肪在腹部堆积和脂肪氧化缺陷,加重胰岛素抵抗。老年代谢综合征既有各种临床表型,又有自身的一些特征。研究显示老年代谢综合征组成中不论男女均以高收缩压为常见(93%),女性以腹型肥胖为次要组成(73%)。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老年人的代谢综合征组成以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收缩期高血压和高TG血症为主,而低HDL-C血症及舒张压增高则较少。
老年代谢综合征危害:合并临床并发病较多,如合并冠心病(CHD),脑血管病,肾脏损害,外周血管病(PAOD)等。
老年代谢综合征由于靶器官损害严重,临床并发症多,导致治疗矛盾多,如老年人容易同时合并有心肾功能不全,血压难以控制,需要较多药物进行控制,且药物的心、肝、肾不良反应多,药物之间存在治疗上的矛盾,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要权衡利弊,对于每一个体需要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因此,老年代谢综合征的防治策略应该是:综合干预+个体化治疗。
首先个人应对可能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确定个人进行干预的重点,必须重视非药物治疗,主要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戒烟,饮食的科学化、合理化、限制热量摄入,规律运动,控制体重等多方面入手。只有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药物治疗才会有意义。
其次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核心问题是预防或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针对患者存在的各项代谢异常,应用有效的药物积极治疗,必须严格控制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凝、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各炎症因子等,力争全面控制达标。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一级预防:通过对老年人的健康促进和高危人群的强化干预控制和减少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减少发病率,具体措施包括:
(1)健康教育: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对老年代谢综合征危害的认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同时注意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养成,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等。
(2)控制体重:使体重指数(BMI)保持在18.5~24。
(3)限盐:每人每天10克以内,最好控制在6克以下。
(4)戒烟限酒。
(5)增加或适当保持体力活动:老年人的运动应根据自身的健康况,选择持续低强度的运动,且要简便、易行、安全。
(6)饮食管理,减少膳食中的脂肪补充适量蛋白质:用低糖、低盐、低脂肪、低热量饮食 。
(7)多吃蔬菜水果(糖尿病人可适当减少)。
(8)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选择适合自己的娱乐休闲方式,增加社会交往,提高生活质量。
二级预防: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的目的是防止疾病的复发或加重,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体重,腰围、臀围等,根据病情及时采取治疗。
三级预防:老年代谢综合征的三级预防又称为临床期预防或康复性预防,其目标是防止病情恶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二维码
相关阅读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