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rectal cancer)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以下因素与致癌有着密切关系。1.饮食因素;2.遗传因素;3.息肉;4.慢性炎症刺激。此外,肿瘤的发生还与精神因素、年龄、内分泌因素、环境应激能力、气候因素、免疫功能失常及病毒感染等有密切关系,但尚需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直肠癌。
放射治疗措施
直肠癌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中医中药等。外科手术切除直肠癌是唯一根治手段,目的是切除肿瘤和清扫周围区域的淋巴结。直肠癌的放疗是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包括术前放疗,术后放疗和姑息性放疗。
术前放疗又称新辅助放疗。术前放疗的优点是:1.术前直肠及肠周组织解剖结构未被破坏,血供良好,肿瘤细胞相对氧合状况较好,对射线敏感性较术后高,有利于放射线杀灭原发灶肿瘤细胞及可能出现的肠周亚临床灶或淋巴结内的转移癌细胞,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率。2.术前盆腔解剖结构未发生破坏,不会造成进入盆腔内小肠体积的增加,并且小肠蠕动等生理功能处于正常水平,行盆腔野放疗对小肠的损伤较小。3.术前放疗具有 “降期”作用,一部分不能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经术前放疗,肿瘤缩小,区域淋巴结消失,手术难度变小;部分可以手术但不能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患者,可以经术前放、化疗达到保留肛门的目的,进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4.进行术前放疗,或者联合放、化疗,可以观察治疗效果,对术后的综合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术后放疗是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主要是预防肿瘤的局部复发。术后放疗的优点是可以准确了解直肠癌患者的病理分期,特别是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为术后治疗提供依据。直肠癌术后放疗仍然是辅助治疗中的主要模式。
姑息性放疗的范围: 1.T4的患者肿瘤浸润邻近组织;2.接受“根治术”后出现吻合口复发;3.盆腔淋巴结转移复发,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姑息性放疗盆腔病灶,目的是缓解症状(如疼痛和出血)。
并发症的预防
直肠癌放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有:
1.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胃肠道症状。
2.放射性肠炎,可以发生在放疗期间,早者发生在开始放疗后的2周,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便和里急后重;放疗结束后若干个月,仍存在腹泻症状,这种慢性放射性肠炎还可以出现肠出血、穿孔、坏死和梗阻。
3.放射性膀胱炎,常发生在放疗过程中,很少发生在放疗后几个月里,因为膀胱对射线的耐受性较高。
4.骨髓抑制,放、化疗同步者较容易出现末梢血白细胞减低。
5.放射性皮肤损伤,常发生在肛门周围的皮肤,严重者出现皮肤溃破,影响放疗进行。
因此,直肠癌放疗过程中应注意:
1.全盆腔照射后,局部加量尽可能采用三维适形技术,如条件许可则采用调强治疗。
2.全盆腔照射量达到预防剂量后应及时缩野,局部补量。
3.放疗医生与肠道外科、化疗科医生共同讨论,缩小预防性放射野的范围、合理应用化疗药物,选择合适分割剂量。
4.尽可能采用高能射线进行多野照射。
5.射野内重要脏器、骨骼应进行挡铅保护,患者放疗时保持膀胱充盈,以便小肠被推出放射野。
6.放疗过程中饮食应以易消化、低纤维素为主,放疗期间不进食奶类食品,因为腹泻时对乳糖的消化能力下降。
7.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本文二维码
相关阅读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