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呕吐(Neonatal Vomiting)是指胃内容物和一部分小肠内容物在消化道内逆行而上自口腔排出的反射性动作,是消化道机能障碍的一种表现。
呕吐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的胃像一个口袋,上接食道,下通肠道。呕吐是因为食道、胃及肠发生了正常蠕动方向相反的逆蠕动,再加上腹肌强烈的痉挛性收缩,致使胃里的食物及胃液从口鼻涌出。新生儿胃容量小,发育差,呈水平位,容易发生呕吐,尤其在喂养不当时更容易发生,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
宝宝呕吐未必是肠胃的问题,可能是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而频发呕吐除了直接影响营养的吸收外,还可以产生脱水、酸中毒等代谢紊乱的症状。因此,对于新生儿的呕吐,明确其病因至关重要,常见病因如下。
1.羊水吸入 由于羊水大量的吸入,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2.幽门痉挛 新生儿时期由于幽门功能暂时失调,常在喂奶后不久出现喷射状呕吐,临床上表现为常吐出大量乳汁和乳凝块,时好时坏。
3.新生儿便秘 新生儿一般生后10小时内开始排胎粪,如果生后数日排便极少,临床上可出现腹胀、吐奶。
4.感染因素 是新生儿呕吐最常见的原因,除了消化道本身感染外,消化道外的感染如中耳炎、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也是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常见原因。
5.消化道畸形
1)食道闭锁。新生儿生后即发生剧烈的呕吐,吃啥吐啥。
2)幽门肥厚性狭窄。常在出生后两周左右出现呕吐,进行性加重,常表现为喷射性呕吐,但吐后有饥饿感,常出现营养不良和脱水,腹部检查时,可摸到枣核样物块。
3)肠闭锁。生后一天内常出现持续性呕吐,吐奶后症状缓解,但吃奶后几小时又开始呕吐,常伴有奶、胆汁和粪便样液体。
4)肠旋转不良。出生日内常出现间隔性呕吐,时轻时重,呕吐物可为奶汁或胆汁。
5)先天性巨结肠。生后无胎便或有顽固性便秘,临床上常伴有腹胀、呕吐。
1、改善喂养方法:选择孔大小适当的奶嘴。
喂奶时:奶瓶倾斜,使奶充满奶嘴。
喂奶后:将婴儿抱起伏在肩上,轻拍其背部,使空气通过打饱嗝排出来。之后将婴儿上部垫高,右侧平卧。
2、禁食:其适应症为病因未清楚、怀疑外科疾病、消化道出血等,同时给予补液,保证营养供给。
3、调整体位:提高头部和上身的体位,一般30°左右。
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5、洗胃:其适应症为咽下综合征,用温生理盐水洗2~3次。注意洗胃后仍呕吐,应考虑其他疾病。
6、胃肠减压:其适应症为外科疾病、呕吐较频繁、腹胀。
7、解痉止吐:其适应症有
(1)胃食管反流:用胃动力制剂或解痉剂。
(2)幽门痉挛:用解痉挛药。
(3)幽门肥厚可用手术治疗。
1、提倡抱起喂奶,必须卧位哺乳时,采用头高脚低位。母乳喂养的宝宝,每次哺乳前用温开水擦洗乳头,并以四指托起乳房,拇指置于乳头上乳晕处,减慢乳汁的流出;人工喂养的妈妈每次哺乳前,用开水泡洗奶具,奶液充满奶头后再哺乳,乳头孔不要过大。哺乳后直立抱起宝宝并拍背,使吞咽的空气排出,哺乳后短时间内不宜抬起下肢更换尿布。
2、经常呕吐的婴幼儿如果排除了器质病变、消化道炎症,那么大多是胃食道返流。可选择头高脚低侧卧位,以头部抬高30℃为宜,对胃食管返流患儿可取头侧俯卧位,每次20分钟,每日2—4次。
3、再发性呕吐和神经性呕吐。要合理安排宝宝的生活,包括饮食习惯,增加生理睡眠时间。保持环境清洁,宝宝的呕吐物及时处理,污染的衣服、床单、被子及时更换,以免继续刺激患儿。
4、对于容易呕吐的孩子尤其是感冒后或者咳嗽后呕吐的。父母应消除紧张情绪,平时饮食要定时定量,不宜过饱。
本文二维码
相关阅读
- 暂无相关信息!